- 熱搜詞
-
- 上海婚博會 (276)
- 北京婚博會 (217)
- 武漢婚博會 (142)
- 廣州婚博會 (191)
- 長沙婚博會 (77)
- 婚紗攝影 (88)
- 結婚攻略 (279)
- 婚禮策劃 (107)
- 婚禮籌備 (170)
- 婚紗禮服 (99)
- 杭州婚博會時間 (107)
- 成都婚博會 (154)
- 杭州婚博會地址 (101)
- 成都婚博會時間 (81)
- 中國婚博會 (175)
- 婚博會門票 (249)
- 北京婚博會地址 (128)
- 廣州婚博會門票 (91)
- 廣州婚博會地址 (103)
- 廣州婚博會時間 (114)
- 上海婚博會地址 (131)
- 北京婚博會時間 (117)
- 上海婚博會時間 (132)
- 杭州婚博會 (90)
- 武漢婚博會時間 (77)
- 最近發表
- 搜索
一場婚禮花掉兩人幾年工資?不要把自己的婚禮辦成不倫不類的“中國式婚禮”
我們常在國內外的影視劇中看到這樣的婚禮橋段,在莊嚴神圣的教堂里,新娘挽著父親的胳膊緩緩走向新郎,在牧師(主婚人)的見證下,誦讀婚禮誓詞:新郎,你是否愿意娶XX作為你的妻子?無論是順境或逆境,富裕或貧窮,健康或疾病,快樂或憂愁,你都將毫無保留地愛她,對她忠誠直到永遠?
新娘你是否愿意與你面前的這位男士結為合法夫妻,無論健康或疾病。貧窮或富有,無論是年輕漂亮還是容顏老去,你都始終愿意與他,相親相愛,相依相伴,相濡以沫,一生一世,不離不棄?
熒屏里的婚禮簡單純粹、無限美好,現實中的新人們也無不精心琢磨婚禮的每一個步驟,想給自己的終生大事來場100分的開幕式。
而央視一項“婚慶調查600戶”的結果顯示,北上廣地區真正采取地道中式婚禮或西式婚禮(上教堂)的比例均不到5%。
國人們的婚禮常常走偏,或將兩個人一生的約定雜糅成一場不倫不類的儀式,或在婚慶司儀千篇一律的流程下被折騰得疲憊不堪。
說起時下最流行的“西式婚禮”追其根源是從1927年底的“蔣宋聯姻”傳入中國的。蔣介石與宋美齡全國矚目的婚禮,采用剛在中國興起的西式“文明婚禮”與傳統婚禮結合的形式。
紅衣換白裙,八抬大轎變汽車,一時間引得達官貴人們紛紛效仿。
而這種中西合并的婚禮嚴格意義上應該叫做“中國式婚禮”, 結婚被清晰地劃分為兩步:先在民政局登記,再擇良辰吉日另演一場娶親大戲。
今天的中國式婚禮飽受詬病,最重要的原因或許在于,這種不成熟的中西融合使婚禮變得更像一場精心策劃的表演。
大多中國人,尤其是老一輩父母的眼中,婚禮作為一項必不可少的儀式,不僅是女孩子們穿上婚紗的夢想、夫妻恩愛的體現,還有更多其他的意圖。
“婚慶調查600戶”顯示,在中國新人操辦婚禮的意圖中,這四項位列前茅:
1.回收自己付出的份子錢;
2.擺闊氣,在親友中有面子;
3.大操大辦是當地傳統習俗;
4.人生大事,不能簡單行事。
于是為了辦一場奢華隆重,讓自己覺得倍有面子的婚禮,雙方家人要準備好幾個月。后來大家實在覺得麻煩,婚慶公司應運而生。“面子工程”和大操大辦的思想,讓中國的婚慶公司賺的盆滿缽滿。
在中國辦一場像樣的婚禮需要花多少錢?
2017年中國某婚戀網站數據顯示,男人對婚禮的整體預算大致在4-6萬,女性約6-8萬。但近70%賬單都超出了預期。
目前北京新人在婚禮上的花費(不包括婚房),約24.8萬元,相較之下,北京人均月薪僅為9791元。兩年工資結一次婚,這波不虧。
只是花錢還能接受,真正讓人頭疼的是儀式從操辦到表演,這場曠日持久的戰爭。
曾有一位新郎在上臺后,擦了額頭上的汗珠長舒一口氣,對著記者說:“好多天沒好好睡覺了,再過兩小時就解脫了。”
備婚如此勞心勞神,所以超過一半的新人愿意讓婚慶公司承包他們的大日子,由此形成了一套規范的婚禮程序。
婚前拍婚紗照,訂酒店,訂婚車,訂禮服,訂婚慶公司,訂“四大金剛”,婚慶公司輕車熟路的為新娘策劃出場方式,力求驚艷全場,然后在主持人或刻意煽情,或滿嘴三俗黃段子還自以為賓客們都被自己帶嗨了的情況下,任人擺布,毫無存在感!
“喂,主持人你可不可以不要話那么多,今天新郎和新娘才是主角好么!”
難怪有不少新人認為自己拋撒了巨款的婚禮并沒有應有的儀式感。調查顯示,31%的婚慶公司用戶都對自己的婚禮“不滿意,感到與其他人大同小異”。
除了演員不一樣,情節都如出一轍。
在“中國式婚禮”越來越流于形式的瓶頸期,新人們和婚慶公司都應該反思自己,如此形式化的婚禮,是否我們都忘了婚禮的真正意義是什么?
“大家在一個食堂里面,搭出一個類教堂的玩意兒,有一個偽裝成牧師或者神父的家伙叫主持人,說的話比新人還多,然后開始拋花,然后拍照,發朋友圈,而臺上的表演還沒有結束,臺下的賓客早已自顧自大快朵頤了……”
如果婚禮的真面目竟是如此這般不堪,那我寧愿用辦婚禮的錢來一場只屬于我們兩個人的旅行,順便多給自己買幾只包包!